咨询热线:0371-85608552
近日,一位印第安纳大学的博士生在知乎的提问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据该同学所述,他的合作导师(现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任职)在未通知他本人的情况下,擅自将论文发表,
据悉,题主反映的应该是下面这篇论文,三个作者中并未有题主的身影,同样,论文同样没有致谢题主。
除了知乎上的提问,该同学还在社交新闻站点 Reddit 发布了一份该问题的英文版。
问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收获了众多的回答和讨论,其中既有对题主维权的支持,也有对题主可能是碰瓷的怀疑。
事实上,作为局外人,我们实际上很难捋清整个事件的原委,Qin 与 Zhou 是不是恋人关系,Qin 对该论文的贡献究竟如何,吃瓜的我们并不得而知。
但是从题主对事件的描述及其最终诉求来看,事件的核心其实是作者贡献与署名的问题。
对于科研狗而言,论文署名一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毕竟成为论文的合著者,一方面代表着荣誉和学术影响,另一方面同样也代表要对发表的学术成果承担责任。
第一作者:通常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论文的撰写者,对主要实验结果负责;
但很多时候,一篇论文的作者远不止一作和通讯两人,这时候,我们肯定会想知道,究竟谁才应该在论文上署名呢?
同意对工作的所有方面负责,以确保与工作的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相关的问题能得到适当的调查和解决。
从上述四点标准,我们显而易见,ICMJE 认为在知识或创意上的实质参与比操作程序上的实质参与更重要,但在真实的操作中,期刊为了更好地了解到作者的贡献,常常会要求作者们提交一份合著者以及他们各自的实质贡献的说明。
当然,科研圈除了那些为了署名争论不休的破事,也有发现一觉醒来,自己莫名其妙发了论文的忧伤。
比如有人在某乎上提问,说导师送了个 SCI 一作,该如何撤销自己的名字。
原因是第二作者 Cesar Boggiano 和第三作者 Ross Lindsay 对此文章的发表并不知情,属于被挂名,于是就要求去掉自己的署名。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收到第二、三作者的邮件后,PLOS ONE 杂志重新审查了这篇文章,发现了数据疑似造假的情况,便撤掉了稿子
类似的,2019 年,《人文地理》上一篇题为「领域化与网络化:地方的多重张力 —— 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概念的再探讨」的论文中,一作抄袭了他人在 4 年前发表于台湾期刊的文章、并私自将原作者列为第二作者。
近日,青岛大学桂日军副教授有 4 篇论文同时被撤稿,但青岛大学向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表示,该论文的作者、所属单位,以及致谢都不对,该论文是桂日军加入青岛大学以前完成的,论文中其余 7 位作者均未参与研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署名,此外,致谢中提到的科研基金也并未资助该研究。
这些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一些作者虽然在研究项目或是投稿过程中贡献的非常少甚至没有贡献,但因为他们在研究单位担任的重要职位,或者在一些领域小有名气,将他们纳入合著者或许能大大的提升审稿人或者公众对于该研究正当性的正面看法,当然,不排除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原因。
别说,还线 年初,澎湃新闻报道了一起关于论文署名争端的案件,中科院硕士刘毅(化名)将其在读硕士期间的导师李啸(化名)吿上了法庭。
在刘毅硕士期间,与导师李啸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期间刘毅、李啸等人申请发明专利,发明人署名中,刘毅排第一,李啸排第二。
但在 2015 年 6 月,李啸执笔的论文在 ChemCatChem 上公开发表,此时论文第一作者为李啸,刘毅为第二作者。
2018 年 5 月,法院一审判决:原告的贡献已得以体现,一审败诉后,原告刘毅不服,提起上诉;
在 Reddit 的讨论中,一位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的教职人员给出了答案。
首先,遇到署名争端,要先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可以与朋友、家人乃至其他导师进行交流;
其次,应该保留好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书面笔记,论文的早期打印稿,聊天记录,邮件记录等,务必做到尽可能详实,以备查询;
安徽一交警队内被指有非警务人员和辅警勾结拉业务,警方回应称辅警确有违规已调岗
“爸爸仅离开10分钟,女儿就不见了……”4岁女童上海海滩失踪超40小时!警方通报
这才是真正的Ti本子!米哈游联动电竞,CN Dota夺冠白给1000星琼
iPhone 15问题不断 无法引领!iOS 17更新率低迷:慢慢的变多用户不想升级
全国销售热线
0371-85608552
销售咨询电话
13838570777